中国地震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31 10:03:21 字体:[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国办公开办函〔2021〕30号)规定,编制中国地震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一、总体情况

  2023年,中国地震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条例》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国地震局核心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着力提升信息公开质量和水平,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政府信息服务。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持续加大对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行政许可事项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审定实施细则和办事指南,每月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情况。承办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协办件3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主办件2件、会办件4件,均已在规定时限完成办理工作并按要求公开。及时公开规划计划、财政预决算、人事招聘、提案议案办理情况等重要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国办要求,更新中国地震局网站部门规章库与中国政府网的数据联通,整理中国地震局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通过局网站专题集中公开规范版本,便利公众查阅使用。发布《中共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专项规划(2023-2035年)》等重要文件。

  (二)依法办理依申请公开

  全年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件,办结5件,均依法依规予以答复(其中1件延期至2024年1月已办结)。从申请主体看,自然人提交的申请5件,各类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交的申请1件。从办理结果看,予以公开1件,无法提供3件,其他处理2件。

  (三)开展行政复议与应诉情况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作用,积极开展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2023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其中,监督纠正行政行为1件,并责令被申请人于法定期限内重新作出答复;结果维持1件;依法依规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参与行政应诉案件1件。

  (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强化政策解读。通过中国地震局网站和官方微信、微博,及时发布全国地震局长会等重要会议情况,以一图读懂、专家讲解等形式,深入解读会议精神和政策要求。同步发布政策文件和解读材料,全面解读《中共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规划(2023-2030年)》《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专项规划(2023-2035年)》等政策文件,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专栏,实时发布地震监测信息。山东德州5.5级地震、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等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发布震情,滚动发布地震部门应急处置情况,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开展专家解读,发布应急科普作品,有力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

  加强互动交流。规范公众留言栏目办理流程,及时办理地震局门户网站网民留言,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有效提升办理效率和质量。2023年,公开答复公众留言共76条,办结率100%。加强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科普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信息2186条。

  (五)加强监督保障

  强化监督指导,建立地震系统网站和新媒体检查、通报、整改、复查、督办全流程监管,网站和新媒体建设质量稳步提高。完善政务公开情况年度考核指标,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定期开展新闻稿件表述错情提醒,不断提升信息发布质量。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2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3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3年,中国地震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继续公开、规范、便民上下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公开的方式方法等便民化程度方面与社会公众的新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4年,中国地震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不断提升依申请公开办理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着力加强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信息公开质量和水平,更好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信息服务。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2023年度,中国地震局未收取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

文章点击量: